學生為本──從興趣出發,為學生打造舞台
在東吳英文系,學生不只是學習者,更是參與者與創造者。我們鼓勵學生主動探索、自由發聲,從一系列學系活動,例如:「口譯成果發表」、「ICEE文化週競賽與展演」到「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」,每一位學生都能依照自身興趣與專長,選擇屬於自己的學習進程。不論你對文學、語言學、翻譯、教育、新聞或AI語言學習應用感興趣,我們都提供豐富資源與彈性學習空間,陪你打造個人化的專業地圖。
-
▲同步口譯成果展活動照片
-
▲「優譯盃」口筆譯大賽活動照片
-
▲ICEE文化週活動照片
-
▲大英杯籃球比賽
-
▲感恩節餐敘
-
▲萬聖節AR擴增實境體驗
-
▲口譯教室講師桌
-
▲Bosch Dicentis口譯台
-
▲Bosch Dicentis崁入式聽眾麥克風
-
▲口譯教室圓弧形會議桌
-
▲哲英廳多功能劇場教室
-
▲電影院級投影機
學用合一──從教室走向世界,從理論走入實作
我們重視語言應用能力,課程設計涵蓋聽、說、讀、寫、譯五個基礎領域核心技能。並結合實務導向開設各種進階選修課程,將學生帶入真實語境中,模擬專業現場。近年來更開設多門專業課程,帶領學生從各層面去認識英美文化。
我們的文學課程不限於傳統的英美文學史,而是更貼近人生各種面向。學生在《文學中的愛情與婚姻》中,認識並探討近代英美文學中的愛情與婚姻觀;在《飲食文學批判研究》中,閱讀文學作品中的美食書寫,分析飲食文化如何形塑身份認同與族群歸屬感。《敘事與犯罪:從小說到真實犯罪》則以犯罪敘事為切入,激發學生對鑑識科學及犯罪心理的興趣,讓課堂如同親臨「CSI犯罪現場」般引人入勝。在《文學與醫學》課程中,學生透過閱讀疾病、生命書寫與醫學敘事,理解文學與現代醫學之間相互映照、交織發展的關係。
讀英文系就不可以接觸到科技?透過《人工智慧在語言學習的運用》課程,不僅能學到AI科技,還能更深入了解AI運用在語言學習方面,讓你英文學習更得心應手。此外,本系更是開設一系列結合科技的專業翻譯課程,例如:《翻譯科技與本地化翻譯入門》教導同學使用最新電腦輔助翻譯軟體,培養本地化專案管理能力,《語料庫與AI輔助翻譯》提供學生系統性學習AI科技於語料庫應用,深化學生收集及整理資料庫運用能力,《中英文創翻譯與數位出版》藉由數位科技學習,將大眾文學、自媒體、博物館展覽文本、電影、流行音樂和漫畫等領域的翻譯及創譯作品發表至數位平台。《世界文學電影改編與翻譯》讓同學透過研讀文學原著節選的英譯本,了解文本創作的時代背景、歷史文化、城市景觀、飲食服裝、宗教信仰等文本資訊,並觀看影音作品與原文本閱讀的經驗做對比分析研究。
-
▲企業參訪活動照片
-
▲以Podcast呈現課堂學習成果(點此聆聽)
-
▲《士林文化小百科》文宣品製作
國際視野──雙聯學位、全英課程、海外實習
本系近年來積極與國際知名學府洽談雙聯學制,目前已與美國明德大學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、英國亞伯丁大學、英國艾瑟克斯大學、澳洲西雪梨大學等名校簽訂學士或碩士層級雙聯學制。學生最快可在四年內取得東吳學士與海外校院碩士,提前布局國際職涯。此外,我們也與多所國外大學舉辦英語營、交換計畫與線上交流,讓學生不出國也能接軌國際。
人文底蘊──語言連結自我與世界,培養文化智能
除了語文技能的培養,我們也注重訓練學生的「文化智能」,面對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環境,本系將文化智能納入我們的核心實力之一。我們認為,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,除了實質的專業能力之外,軟實力更是不可或缺。所謂「文化」,不僅限於不同國族的文化,也涵蓋企業文化、職場文化、社會溝通文化等。唯有具備文化敏感度與跨文化理解力,才能在多元且複雜的全球脈絡中發揮語言的真正力量。因此,我們在課程設計中強調文本閱讀、社會觀察與文化思辨的交織,引導學生從語言中理解文化脈絡,進而發展自我定位與理解世界的能力。
我們相信,真正的人文語者,能在AI時代中,以語言為媒介,穿梭不同文化、領域與立場之間,建立溝通與理解的橋樑。
入學管道
-
繁星推薦
-
個人申請
招生名額:90名
-
考試分發
招生名額:47名
